一位农民论富养和沟通,感动了千万家长!
应村妇女主任之约,让我写点关于子女教育方面的经验,说实话这活不好干,私底下也从没想过要在各位众乡亲面前如此高调!心里直发毛。苦碍于主任情面,只能硬着头皮勉为其难。
本来每个孩子家庭环境不同,成长环境也不同,都是一个单一独立体,孩子教育也因生活环境不同存在着不可复制的单一性。所以我所说的不具有代表性和复制性,也谈不上对与错。如果说我的家教还算成功的话也只能说明我的家教理念只是比较适合我家孩子而已。故只能给大家一个参考和借鉴。一定有颇多欠缺的地方,还望大家斧正,不吝赐教。
主任之所以找我写点东西,我想我是沾了小女的光。小女就目前的状况按国人之大众价值观来说,算是小有出息吧。自从她高考之后主动放弃国内名牌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自费去了加拿大留学,大三期末就过了毕业论文的答辨。又在大四刚开学就被北美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的某银行总部正式聘用。薪金待遇在同类本科毕业生中遥遥领先,也属翘楚吧。这样的成绩在别人看来自然值得羡慕。而于我而言,似乎一切都是意料之中,既是她奋斗拼搏的结果。也是老天爷对她努力付出的眷顾。
借用静观大姐(友人)的话说,世界上没有谁优不优秀,逼到绝路谁都卓越;有了退路,谁都平庸!的确如此,一个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能耐,有多优秀。反之亦同理,有了依靠有了退路,谁都会性生懒惰,继而碌碌无为。中国太多家长的爱让我们的孩子没有机会逼一把自己,更多的是给予无穷无尽的绵绵不断的依靠。而我是大多数人中的少数所谓狠心的家长。我觉得我们家长要做的仅仅是多一点点的放手,多一点点的狠心,打开笼门,让鸟儿尽情地去翱翔,把自由还给鸟儿和鸟笼,当鸟笼不再是鸟儿的囚笼,是一个温暖的窝,那么鸟儿在外面飞累了,自然会归巢。让孩子自己在经验中获得教训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远比我们喋喋不休的唠叨要好得多。也会让孩子更好更快的成长成熟。
今天我就富养和沟通两个方面谈谈我在教育小女时的一点小经验和方法。不足为外传。仅本着分享的精神。
富养篇
首先,我主张穷养儿子富养女儿,可主张归主张,现实是残酷的,我是一个穷爸爸,是一个农民,是一个由于身体原因迫于无奈而暂时离开了土地的农民而已。所以我的富养更多的是指精神层面的供给和富养,也许天时地利人和----正因为我穷,让我很好地在小女小时候运用了“千金难买少年穷”的教育理念,很好地实施了贫穷这一可贵的教育资源。让她具备了穷人家孩子该有的优良品质------勤俭、淳朴、善良、阳光、积极的优秀品质。如果所谓富养的女孩眼里仅认识一些奢侈品牌的logo外并没有培养起一个富养女孩应有的高贵气质,仅有着靠金钱堆积起来的华丽外表,那么这样的女孩,跟我所指的富养没有太大关系,那不是富养是溺爱,犹如孔子所言:“爱之能勿劳乎?”父母劳之愈多,孩子就愈没出息。如果一个家长把富养简单地理解为只要给钱就行,那么孩子除了拥有越来越膨胀的虚荣心和永远不知柴米贵外还能有什么。除了懂得一些高档场所的消费和shopping以外,还能够干什么?我想钱绝对不是富养唯一内涵和标准。钱也绝对不是富养唯一的手段,“富养”不仅仅指生活的富有,更是教育的富有。曾记得有人这样定义过穷养和富养:富养女孩不是娇生惯养,而是给予她更为精到的教育,让她自信自立,眼界开阔,成长为一个有优雅动人、智慧美丽的女孩。穷养男孩不是要把男孩子养得小家子气,没了自信和智慧,而是让他养成坚强勇敢、独立自主、克制物欲、勤俭持家、奋发图强的优良品质。
这些理念无不贯彻在我对小女的家教之中,我送她出国,让她尽情翱翔,物质上我尽一己之绵力,同时也鼓励她多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也鼓励她勤工俭学。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优雅女性之美。努力使自己“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沟通篇
沟通。这很关键,你所有的理念和方法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得以实施。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所谓沟通就是对准频率,频率不对,就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沟而不通。我要调整自己的频率,而不是叫别人调整频率。要先观察对方的频率,把自己的调得跟她一样,她就很容易跟你沟通。这就是我喜欢和90后甚至00后交往聊天的原因,只有这样,我才知道她们在想什么,她们关注着什么。我才能搜索到她们的频率。我们家是一个相对开明开放也民主平等的家庭。所以我和小女之间的沟通也相对的顺畅,因为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然后又让她知道你可以给她足够的爱。而且也要尽量给她的周围创造一个可以顺畅沟通的人际关系。你不仅要让她和你沟通得了,还得和别人沟通得了。而我在这一点上历来都是尽心尽力。
比如,她上小学时,我每天去学校接她回家时,只要有机会就会和她的老师聊天。我要知道她在校的所有情况,当她上了全封闭的私立初中后,不能天天接送她了,我们约定每天通一个电话,我不是想时刻关注她学习成绩如何,而是想要听到她的声音,我能从她的声音里听出她所有的状态,累或者不累,情绪高或者不高。开心或者不开心。从而可以及早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开学后不久我还花了几个晚上给她初中的班主任吴老师----小女生命里对她影响最大的第二位男性写了一封长长的私信,写了我家的基本情况以及我的教育理念、培养的目标,然后用大片幅写了小女的不足和缺点。让班主任在最短的时间里切合我家背景全面了解小女的长短处。然后寻求最佳的培养途径。皇天不负有心人,小女在永兴三年尽管有泪水有汗水但还算如鱼得水,把她的潜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各方面能力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富阳中学的实验班。后来我也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和她的两位恩师张老师和王老师进行了书面的沟通。同样三年后,她用拼搏的青春,华丽的转身给自己12年的寒窗做了傲人的宣言。高中三年我们没有像初中那样天天一个电话,但每个星期至少还会有两次通话,每次回家我也会陪她看一部美国原声电影。在她即将出国留学的前夕,我与她来了一次彻夜长谈,并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写给即将出国留学女儿的信》。出去后,由于存在时差,聊天就没有那么方便了,于是我就用书信的形式在小女每年的生日前夕挑一个应时的主题为议题写出我要对她说的话。第一年《写给业已出国留学女儿的信之一——感恩季》,告诉她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更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我希望在她心里爱成为一种鞭策,感恩成为一种自觉。还是第一年,《给女儿19周岁的生日礼物》是一段上海复旦大学青年教师陈果上的大学生活导论课的视频。非常值得一看的情商课。一定会对她的大学生活有所启迪有所帮助。第二年,《留学之危机季-----送给女儿20周岁的礼物》。告诉她要想没有危机,就要学会要有危机感,危机感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危机感同时也是一个人上进心的来源,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人失去了危机感,就会变得安于现状。裹足不前,不思进取,等待他的自然只有落后于人的境地。第三年,《留学之坚持季-----送给女儿21周岁的礼物》。告诉她坚持是一种信念。坚持的本身彰显了一个人卓越的力量和散发着她崇高理想的光芒。更是体现了坚持者的一种坚定不移的品质。也是成功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第四年,《留学之毕业季-------送给女儿22周岁生日礼物》。这一季着重告诉她进亦为退,退亦为进的人生辩证思维。告诉她生活中抗争和妥协,一样都不能少。生活就是这样,一半要争、一半要退。第五年,《留学之恋爱季---送给女儿23周岁的生日礼物》。(尚未完稿)想要告诉她恋爱之我见。呵呵。这些就是我与小女的沟通一部分,可以说基本无障碍。她生活中有什么困惑难题都会告诉我,然后加以探讨。寻求最佳路径的解决。
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我私下认为,要注意两点。首先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有一定道理的,被夸的孩子性格往往自信阳光。其次,要把他们当做大人看,可他们又是心智和心理成熟的矛盾体,看似大人,有时做出的事情又是非常的幼稚。当他们闯祸时,记得适时出来帮他们引导或者埋单。并让她们明白有些事并不是叛逆就能解决的,还得靠实力。好了又啰嗦了一大堆。不说了,其实孩子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我们做家长的除了爱心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到底!最终总会见得雨后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