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才知道,父亲对于孩子智商的影响竟然如此之大!

浏览人数:819次 来源:互联网 作者:家长慧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5日
导读/推荐的理由: 一位主攻幼儿成长的临床医生,经过研究,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那些与父亲接触很少的孩子,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不及与父母正常接触的儿童,并且前者患有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后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位
虚伪以待

一位主攻幼儿成长的临床医生,经过研究,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那些与父亲接触很少的孩子,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不及与父母正常接触的儿童,并且前者患有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后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位临床医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父亲与孩子接触的多与少,影响着孩子体质的发展速度。因为父亲与孩子的交往与母亲与孩子的交往各有特点。在幼儿期,父亲更多的是通过身体运动方式等方式,给孩子以强烈的大动作身体活动刺激,这能极大地促进孩子身体的发育;孩子上学之后,父亲还常常带孩子到公园、游乐场、大自然等场所进行跑跳、游泳、爬山等活动,并会带领孩子做一些母亲不便做的、需要一定体力的家务活动,这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父亲多与孩子接触,还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很多婴幼儿专家们通过观察和研究证明,父亲教育与母亲教育对孩子智力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孩子可以从母亲那里学到语言、生活知识和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但父亲却可以通过具体操作,诸如修理家里的大件电器、使用机械、修整园林等活动,使孩子对动手操作更感兴趣。这是激起孩子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求知欲的基础,这将极大地推动孩子智力的发展。

另外,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父亲的知识面比母亲要宽广得多,例如,大多数的父亲都会关注政治、军事问题,而母亲却很少关注;大多数的父亲会对逻辑性极强的游戏感兴趣,如侦探游戏、迷宫游戏等,但母亲却极少会对这方面的游戏感兴趣……所以,常与父亲接触的孩子,知识面会更为宽广,逻辑思维能力会更强。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父亲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以下我们通过教育实例对比,来说明这一问题。

案例一:

孩子:妈妈,冬天那些小鸟为什么会飞向南方呀?
母亲:因为我们是在北方,冬天北方的天气很冷,而南方却很暖和,所以这些鸟儿在冬天的时候就会飞向南方。

案例二:

孩子:爸爸,冬天那些小鸟为什么会飞向南方呀?
父亲:因为他们怕冷呀。
孩子:可冬天南方就不冷吗?
父亲:你自己去查一查《十万个为什么》,弄明白了南方与北方的气候差异,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与母亲的细心想比,大多数父亲的教育都是粗线条的。当孩子向他们请教问题时,他们很少像母亲那样细心地、耐心地、详细地为孩子讲解,而是稍微讲几句就直接把很简单的答案扔给孩子,或者直接告诉孩子这个知识点在哪本书上,让孩子自己去翻书。

从表面来看,父亲的这种教育方式很粗糙,但它却能促使孩子开动脑筋,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就像上面事例中所讲的,当孩子问家长问题时,如果母亲详细地把问题的答案都告诉了孩子,得到了这样详细的答案之后,孩子一般就不会再认真思考了。但如果粗线条的爸爸仅仅是把很模糊的答案告诉孩子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还会提出很多问题。这不但能够引导孩子开动脑筋,还能把孩子的求知欲望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在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及时向孩子推荐书,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父亲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父亲粗线条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在回答孩子问题时,父亲表现出来的不耐烦常常会使孩子很伤心,他们会认为父亲不喜欢他们,进而会影响他们智力的发展。因此,在现有教育方法不改变的情况下,如果父亲在教育孩子时能够加入适量的技巧性,那父亲的教育方式就堪称完美了。

一位父亲这样讲述他的教子原则——加入技巧性原则。

有时候,父亲的粗线条教育,常常会使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为了避免使孩子受到伤害,每次孩子找我说话时,我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认真地与他交谈。当然,在与孩子沟通时,每当我觉得有些烦时,我就会告诉自己:“耐心多一些。”这样,我就会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孩子了。
也正因如此,我与孩子的关系很好,我的儿子经常自豪地说:“我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伟大的爸爸!”

这位父亲为父亲们提供了两点很重要的教育技巧:

◇ 一是用表情或行动告诉孩子,你在关注、关心他们;
◇ 二是要用足够的耐心去教育孩子。

父亲粗线条的教育,再加上对孩子的足够关注和耐心,用这种方式去教育孩子,每位父亲都会成为孩子心目中伟大的父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或书籍,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图片、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以上图片、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同时以上资源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立即删除。

文章共: [1]
评论
当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
发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如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注意: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先登陆或注册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