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跳级,那个让我后悔一生的决定
日前在《中国教育报》的微信平台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说人成长的关键期不在初一,也不在大四,而是在小学三年级。暂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可在我已是惊出一身冷汗了;因为我唯一的女儿,在我的干预下没有上过小学三年级,从小学二年级直接跳到了四年级。
提到跳级,人们首先想到的要么是孩子足够优秀,要么是家长愿望太高;但我给孩子跳级却是另有苦衷。
1999年,我和爱人从某初级中学调到镇上的完中工作,当时我们的女儿七岁,上小学二年级。在我一个学姐的帮助下,我女儿转到了一个年轻老师的班里。那年轻老师中师毕业,我女儿很喜欢他。可是半年后,年轻老师因为工作出色调到另一所小学当副校长了,我女儿的班主任换成了一个年长的资深女老师。
那段时间,我们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有和女儿的老师沟通。一个周末,我带着女儿去洗澡,在巷口正遇见她的班主任,被班主任热情地截住,说了许多关于女儿的事:什么上课爱做小动作啦,乱说话啦,不长眼色啦等等。我到现在依然记着的是她那句“我教了二三十年书了,没见过你家女儿这样不长记性的,你耳巴子掌到她脸上,她一转身就忘了,还那样!”
那天,我和女儿最终是没去洗澡,和老师分开后,我抓起女儿的手往家走。望着小小的女儿,我真希望她听不懂她老师对她说的那些话。我装做不经意的样子问女儿:
“老师刚才说的,你能听懂吗?”
女儿郑重地说:“能。”
我忙问:“她说的是什么意思?”
“她讲我不可救药了。”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一瞬间,我的心像是被掏空了一样,不是痛的感觉,而是空的感觉,那种空让我震惊——我不知道女儿何以会对自己用上“不可救药”这个词;她还那么小,“不可救药”这个词用到她身上太重了。我是没有教过七岁的女儿“不可救药”这个词的,她居然脱口而出,并且是把这个词用在了自己的身上,而且用得是那么自然、那么冷静!
但我无法冷静了。我的空虚的心里翻江倒海一般,从那以后,我就对女儿的教育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我女儿活泼开朗阳光大气,从小在教师圈中长大,大人们都喜欢逗她玩,她养成了好讲善辩的性格。她的个性太像男孩子,小时候在外婆家抓蟾蜍钓海虾,什么都敢玩;过年时点炮仗放烟花,什么都不怕。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我们没有想得太多,我们只想着她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就行。在原来的学校,她得过双百,转到新学校后成绩没有低过95分,我们也还满意。后来偶然一次到她们教室,从后黑板上的排名表上看到语数分别考了96、98分的女儿在班里只排到了并列32名,我唏嘘感叹了很久,觉得这班上的学生都太厉害了,但我并没有觉得我女儿不好。
那天听到女儿的班主任当着我女儿的面对她的那番狂轰乱炸后,我开始不安。和女儿谈心的时候,女儿说她很怀念以前的语文老师(那个年轻老师,曾带她班主任的),她说那个老师讲得快,一节课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现在的语文老师是之前教他们数学的,他讲得太慢了,一节课就讲几个词,她都会了,就不想听了。而现在教数学的老师是班主任,女儿一直不愿和我谈她。后来,女儿的班主任又因为女儿上课的一些毛病带信给我,让我严加管教。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我后来了解到女儿在班上被越来越多的同学孤立的事实:小小的她不懂,老师带有偏向性的当众批评会让多少不谙世事的小孩疏远她啊!
我无法和她的班主任进行有效沟通,因为她要把我女儿变成一个“乖”孩子,而我知道我女儿成不了她想要的样子;我需要一个真正关注我女儿身心健康的老师,需要一个真正爱我女儿的老师陪伴她成长,但她的班主任不可能做到。在女儿二年级升三年级的那个暑假,我在陪女儿的过程中发现她的语文理解力很强,数学方面的知识点也是一说就懂,于是我就想当然地做出了那个让我后悔一生的决定——跳级。
新学期到来的时候,我让女儿跳到了四年级——是我师妹带班主任,就是因为我相信我的师妹和我的心是相通的。事实证明,我师妹和我确实是心心相通,但在我女儿的成绩上我们都必须面对一个事实:她跟不上了。从小学四年级起,我女儿就像一只小蜗牛一样,爬啊爬啊,我清楚地知道她的努力,也能看得到她微小的进步,但她与“优秀生”无缘了。小升初的时候,女儿数学考了68分,初中毕业准备让她留一级的,结果赶上新教材,她又以很平常的成绩上了我们学校这个很平常的高中。她上高中的时候,我是她的班主任,我没有让她的成绩变得优秀,后来她通过复读考上了二本,在大学里担任学生会骨干,参加各样活动,拿到了许多证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现在,我的女儿也成了一名教师,在一家辅导机构工作。她爱她的学生,也深得她学生的喜爱。
那天,女儿发了一条说说:“不要让你的孩子跳级,更不要让你的孩子跳了级后又复读。”
我知道,当年我的决定给女儿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甚或是痛苦;我也深深地后悔。
——但是,我想:如果当年我不让她跳级,会怎么样呢?她会不会被雕塑成一个“乖”学生?她学习成绩可能不会太差,求学之路可能会顺畅许多;但是……
我无法多想,因为,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