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孩子被“说”坏!

浏览人数:954次 来源:校长传媒 作者:兰君 发布时间:2016年1月25日
导读/推荐的理由:兰君,兰姐姐。青岛晚报资深教育主编、晚报小记者团负责人、中科院家长学院特邀专家、中小学生作文指导专家。其主持的品牌栏目"作文课"、"兰姐姐热线"、 "家长学堂"、"教育三人行"等多年来广受好评。著有《父母好好学习 孩子天天向上》《优秀母亲教子锦囊》。
虚伪以待

 

“说实话,听了上句我就知道下句,都是些陈词滥调,他们还当‘圣经’!”初一学生李鲲拨打兰姐姐热线说,自己最受不了父母轮流上阵讲道理,“我最烦父母给我讲什么大道理,明知道是对的也不愿意照着做!”兰姐姐发现,不少家长读了一些亲子教育的书,又东打听西琢磨了几条教子招数,就自以为是专家。结果读得越多越糟糕,跟孩子的关系搞得像仇敌似的。其实,孩子的很多问题不是说就能解决的,交流渠道不畅再多的高招也没用。

每周设定亲子时间:先玩再说更有效!

盛淑芹是青岛市妇联评选出的优秀母亲代表人物,她女儿王君亦是北大保送生。她的教子秘诀之一就是:设置亲子时间。盛老师的观点很明确: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每周六的晚上就成了她们娘俩交流的特别时间。她常和孩子一起下棋、打扑克、一起拆纸,看电视,或听女儿神聊班里的事儿。“每当看到女儿高兴地谈论着一周的收获与成功的时候,我会提醒她成绩已经成为过去,你还需要努力才能胜不败,每当女儿沮丧地回忆一周的挫败和不愉快时,我总是以轻松的语气告诉女儿:没问题,你一定行,过程中的失败是免不了的,因为你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有氧”家庭:父母和孩子就是一个team!

来自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凯莉在青岛已经生活两年了,她有4个孩子,最大的16岁,最小的5岁。她说,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有氧”的家庭。父母和孩子就像一个团队,彼此之间要互相沟通。在家庭之外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压力,家庭是让人放松的地方,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很重要。每周日的傍晚,是他们一家人固定的交流时间,每个人说一说上周发生的事情,和下周要做的工作,这样的交谈全家人都非常喜欢。凯莉告诉记者,“我和先生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安排,比如:如果下周有孩子要参加足球赛,我就提前帮孩子们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孩子们之间也可以互相支持,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到现场去,这样做可以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很重要,家庭在支持他。”

专家发言:好的关系胜过万千说教!

心理博士赵爽孜提倡“关系大于教育”,她表示,其实家长不需要说很多教育理念,不必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只要有良好的关系就行。这里的关系不是过度亲密、依恋的纠缠关系,而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当父母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的时候,孩子就会无意识地向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

在赵爽孜遇到的很多个案中,一些父母有非常正确的教育方法,亲子关系却非常糟糕,其中一些教育家教育别人头头是道,但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却不行。“重视教育理念,却忽视和孩子的良好关系”,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而不良关系的结果是,家长教育的方式越正确,结果越差。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父母理解孩子,孩子理解父母,父母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如果更注重亲子关系,不高高在上扮演专家,孩子可能更容易接受,进步也会自然而然。从根本上说,实在的改变是在日常关系中,而教育理论只是帮父母认清一些东西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或书籍,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图片、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以上图片、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同时以上资源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立即删除。

文章共: [1]
评论
当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
发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如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注意: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先登陆或注册        

用户名: 密码: